中国饲料

综述

  • 膳食纤维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晓楠;冯玉超;乐婧钰;莫凡;樊霞;

    膳食纤维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机体氧化应激的功效。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其也被认为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营养素,虽然其本质是碳水化合物中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物质,但在维护动物胃肠道健康、提高动物生长性能方面功能突出,在畜禽饲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膳食纤维的分类、理化特性、检测方法进行概述,并对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膳食纤维在畜禽饲料中的研究与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No.77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 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中应激指标的影响及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冯曼;张洪伟;张磊;杨志会;郝梓博;王龙;张彤;郭建军;于滨;

    当奶牛所处的生活、生产环境中温度和湿度超过其自身调节能力时,在持续的高温、高湿刺激下,机体会相应做出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此时奶牛正处于热应激状态,其生产性能、生理指标以及血清指标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损失。因此,文章通过对比不同热应激评价指数的特点,归纳总结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指标、生产性能以及血清中应激指标的影响,提出奶牛热应激的防控办法及相关措施的作用机理,为更科学的应对奶牛热应激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2025年15期 No.779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 人参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卓亿;谢晓方;田世成;郭洁平;王振斌;王玉娇;王霞;

    人参多糖是从天然植物人参中提取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增强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在临床治疗、功能食品、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人参多糖的分离提取、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功能以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提高人参多糖的综合利用及动物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No.779 17-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 马胃蝇蛆病感染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

    范晓泽;刘善辉;李凯;

    马胃蝇蛆病是一种专性寄生于奇蹄目动物(马、骡、驴、犀牛)的严重寄生虫病,对马的生长和生存造成显著影响。流行病学的研究在此领域中至关重要,其能帮助理解寄生虫的传播机制及其对宿主健康的影响。马匹感染的马胃蝇种类多样,包括黑腹胃蝇(G.pecorum)、肠胃蝇(G.intestinalis)、裸节胃蝇(G.inermis)、黑角胃蝇(G.nigricornis)、红尾胃蝇(G.haemorrhoidalis)和鼻胃蝇(G.nasalis),且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在感染种类、感染强度及感染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生境以及宿主种群动态被认为是影响本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建议尽快建立开放的胃蝇属数据库,扩充并共享相关数据,以支持马胃蝇蛆病的研究与防控。此外,深入探讨胃蝇属的生物学特性,将有助于理解其对宿主生长的影响,为马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15期 No.779 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 肠道微生物菌群对猪健康的影响

    张燕;张峻豪;王贵芬;虞洁;李彬;梅绍锋;

    肠道微生物菌群在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协助消化营养,还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猪的免疫系统和代谢功能。一个多元且稳固的菌群环境,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它们能够通过发酵作用,将饲料转化为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进而优化饲料的转化效率和能量利用。此外,健康的肠道菌群还能强化肠道的免疫防线,助力免疫细胞的成熟,并通过生物竞争和抗菌物质的产生,有效遏制有害菌的滋生。然而,肠道微生物菌群一旦失衡,将对猪的健康构成威胁。菌群失衡可能触发肠道问题,如腹泻和肠炎,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足。同时,其还可能扰乱免疫系统,增加全身性炎症反应的风险。菌群失衡的诱因,可能包括不合理的饲料配方、不良的环境卫生、各种应激因素以及抗生素的滥用等。作为主要肉类来源,猪的健康直接关系到肉品质与供应稳定性。本文就肠道微生物菌群对猪健康的多重影响进行阐述,旨在为科学饲养、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猪的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5期 No.779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科学实验研究

  • “2+2”模式下不同品种亲鸽繁殖性能及乳鸽生长性能对比分析

    梁亚飞;刘佳佳;李晓斌;艾科热木·麦麦提江;穆春宇;米尔古丽·穆塔力甫;穆克热穆·居玛尼亚孜;韩普乐;丁明聪;

    本试验以“2+2”模式下饲养的塔里木鸽、白羽王鸽和白卡奴鸽的亲鸽和乳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品种乳鸽的生长性能和亲鸽的繁殖性能,为筛选出适合新疆地区优质品种的种鸽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取8月龄体况相近的3个品种种鸽各36对,总计108对种鸽,对应乳鸽108对,216只。采用“2+2”模式的养殖方式,每笼1对亲鸽哺育2羽乳鸽,所有试验亲鸽和乳鸽在同一养殖厂养殖,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相同。每日以笼为单位统计亲鸽产蛋情况和孵化情况;在乳鸽0、7、14、21、28日龄分别称量体重、测量体尺。结果显示:(1)在繁殖性能方面,3个品种间虽有差异性,但差异不明显;(2)3个品种乳鸽在体尺体长指标中白卡奴鸽综合指标表现较优;(3)根据主成分分析,胫长、胫围、体斜长同繁殖指标具有相关性。说明在新疆南疆环境条件下白卡奴鸽可作为重点选育对象。

    2025年15期 No.779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 小檗碱复合干酪乳杆菌对沙门氏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张倩;翟雯琪;刘新鹤;常娟;王平;尹清强;刘超齐;党晓伟;孙凤莉;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探究小檗碱、干酪乳杆菌及其复合物对沙门氏菌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小檗碱抑制沙门氏菌的效果随着其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0.008%的小檗碱作用24 h时,能够显著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P<0.05),但仍显著低于盐酸金霉素的抑菌效果(P<0.05)。干酪乳杆菌能够显著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P<0.05),且其抑菌效果随着活菌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1×10~7CFU/mL的干酪乳杆菌作用16 h时已无沙门氏菌生长。在两者的复合试验中,0.002%小檗碱和1×10~6CFU/mL干酪乳杆菌组合能够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且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小檗碱、干酪乳杆菌和盐酸金霉素。因此,小檗碱复合干酪乳杆菌对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这为开发安全高效、绿色天然和功能新型的抗生素替代品提供了参考。

    2025年15期 No.779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 益生菌发酵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工艺的研究

    于嘉璐;陈涛;刘广旭;单文琪;全子慧;刘雨桐;宋婧祎;蒋红;

    为探讨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益生菌发酵工艺,本试验以黄芩苷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气味、口感组成的综合评分(Y_1)筛选发酵益生菌组合,以黄芩苷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组成的综合评分(Y_2)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益生菌发酵工艺参数,经正交试验优化益生菌发酵工艺。结果显示:以Y_1为响应值获得发酵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适宜的益生菌为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组合,以Y_2为响应值发现,对发酵影响的因素益生菌接菌量>装液量>发酵时间,且接菌量对Y_2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装液量对Y_2有显著性影响(P<0.05);益生菌发酵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最优工艺为接种YE-BS-LB(1:1:1)组合益生菌菌液15%,装液量为30%,混匀后置入摇床,37℃、100 r/min发酵2.5 d,该工艺发酵产物中黄芩苷含量为(291.26±2.62)mg/mL、盐酸小檗碱含量为(168.33±1.22)mg/m L。由此表明,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且益生菌发酵能够极大提高组方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2025年15期 No.779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3K]
  • 镁元素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性能的影响

    王新华;齐子鑫;牛丽珠;易文杰;徐文卓;

    为探究镁元素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蛋白核小球藻简化无机培养基中镁元素的适宜添加水平,本试验通过在简化无机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35、75、150、185 mg/L的硫酸镁,测定培养第1、3、5、7、10天时小球藻藻液的pH、溶解氧、藻细胞密度及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结果显示:不同镁元素添加水平对小球藻的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影响。随硫酸镁添加浓度的升高,小球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溶解氧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硫酸镁添加浓度为75 mg/L时,小球藻的生长性能最优;与0 mg/L添加浓度组相比,其小球藻藻液的藻细胞密度、溶解氧、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提高15.29%、6.22%、74.40%和148.28%,表明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小球藻的生长,但浓度过高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小球藻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在同一硫酸镁添加浓度条件下,小球藻的生长性能随培养时间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培养至5 d时小球藻的生长性能最优,此时与培养第1天相比,小球藻藻液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提高58.55%、47.31%和51.93%,表明小球藻在培养5 d时达到生长高峰,延长培养时间可导致藻细胞密度的减少。综上所述,在蛋白核小球藻简化无机培养基中,镁元素添加水平显著影响了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性能,当硫酸镁添加浓度为75 mg/L、培养5 d时,小球藻生长性能最优,该结果为自制蛋白核小球藻简化无机培养基的营养配比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5年15期 No.77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 蒲公英提取物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蒋家霞;吕玲燕;劳小香;曾丹;张胜斌;林昌华;

    为研究蒲公英提取物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80.10±0.70)kg育肥猪60头,猪只按公母比例随机分成4组,其中3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3头猪为1个重复,预试期进行3 d,正试期持续30 d。试验1~3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提取物(0.2%、0.4%、0.6%),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结果显示:试验2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5.49%、试验3组6.98%、对照组7.53%;试验2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2.91%、试验3组5.92%、对照组4.01%;试验2、3组的料重比相比试验1组及对照组有所降低,其中试验2组最低,比对照组低3.38%。始重、末重在试验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试验组肉色评分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高出7.22%、7.49%、5.84%;大理石纹评分、剪切力、24 h滴水损失率、48 h滴水损失率及pH在试验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2、3组中育肥猪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比试验1组及对照组高,其中试验2组CAT、GSH-Px、SOD分别比对照组高出56.09%、22.86%、45.23%;3个试验组中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2组低于对照组49.53%;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在试验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蒲公英提取物能够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且添加量为0.4%时效果最显著。

    2025年15期 No.77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 中速型乌嘴白羽肉鸭配套组合杂交效果比较研究

    王丽霞;陈星;杨宇;叶胜强;李太安;龚萍;翟明丽;钱运国;

    为研究优质肉鸭专门化品系A、L、B二系和三系配套效果,试验将三个专门化品系分为二系配套组合(A♂×L♀、A♂×B♀、L♂×B♀、B♂×A♀、B♂×L♀)和三系配套组合[A♂×(L♂×B♀)♀、A♂×(B♂×L♀)♀、L♂×(A♂×B♀)♀、L♂×(B♂×A♀)♀、(A♂×L♀)♂×B♀],通过测定二系组合外貌表型、0~9周龄体重、产蛋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测定三系组合外貌表型、料重比、成活率、屠宰性能、肉质性能等,分析不同组合杂种优势率,筛选最优配套组合。结果表明:二系组合中A♂×B♀和L♂×B♀各项性能较优,尤其产蛋力、繁殖力杂种优势突出;三系组合中A♂×(L♂×B♀)♀组合生长速度最快,9周龄体重达1841 g,比其余各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5%、3.3%、8.7%和28.0%;料重比达2.93:1,比其余各组分别显著降低了9.3%、6.7%、14.3%和14.3%;瘦肉率达27.34%,比其余各组分别显著提高了8.0%、1.4%、13.5%和9.4%;肌内脂肪含量达2.24%,比其余各组分别提高了5.2%、23.8%、4.2%和10.3%。说明A♂×(L♂×B♀)♀组合产肉性能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可在市场大力推广。

    2025年15期 No.779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 鸽羽毛降解菌Elizabethkingia sp. 4NA-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条件研究

    邵泽明珠;喻国辉;崔鹏;李义勇;

    为挖掘新的鸽羽毛降解菌种资源,本试验从含未分解完全鸽羽毛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若干菌株,经形态特征分析和16S r DNA测序分析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降解鸽羽毛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降解条件下,进一步解析了其所得降解产物的特性。结果表明:获得了一株具有较好鸽羽毛降解效果的菌株4NA-2,归属为Elizabethkingia sp.;该菌株的最佳降解条件组合为:培养基初始pH 8,鸽羽毛含量1.5%(m/V),K_2HPO_42 g/L,KH_2PO_41.05 g/L,温度37℃,降解时间4 d,此时降解率可达72.89%,是优化前的1.9倍;降解产物中可溶蛋白浓度、巯基浓度和角蛋白酶活力最大值分别为(4.848±0.012)mg/mL、(0.15±0.01)mmol/L、(48.15±0.64)U/mL,且游离氨基酸总含量达到1480 mg/L,含14种氨基酸,包括6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酪氨酸,其含量为680 mg/L,占比为45.95%。可见,4NA-2是一株具有良好鸽羽毛降解能力的菌株,且其降解产物中富含多种氨基酸。本研究发掘了Elizabethkingia属的羽毛降解功能,拓展了该属在饲料领域的应用。

    2025年15期 No.779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3K]
  • 不同精粗比对藏羊公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姚喜喜;付弘赟;袁桂英;赵鸿鑫;王轲;杨学贵;裴全帮;左明星;张子安;许生伟;康泽西;王伟;徐成体;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对藏羊公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为(20.46±2.41)kg的10月龄藏羊公羔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0:100、10:90、20:80、30:70、40:60和50:50的全混合日粮(TMR),试验为期105 d,包括15 d预试验,90 d正式试验。结果表明:(1)30:70组藏羊终末体重较0:100组显著提高11.75%(P<0.05);30:70组藏羊平均日增重较10:90组显著提高31.5%(P<0.05);30:70组藏羊公羔平均体长较0:100组显著提高11.93%(P<0.05);30:70组藏羊公羔平均胸围较0:100组显著提高7.43%(P<0.05);20:80组藏羊公羔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较0:100组显著提高5.84%(P<0.05);30:70组藏羊公羔料重比较0:100显著降低41.66%(P<0.05)。(2)30:70组藏羊公羔宰前活重较0:100组显著提高11.75%(P<0.05);30:70组藏羊公羔胴体重较0:100组显著提高32.19%(P<0.05);30:70组藏羊公羔净肉重较0:100组显著提高45.69%(P<0.05);30:70组藏羊公羔骨肉比较10:90组显著降低43.9%。(3)30:70组藏羊公羔收益较0:100组、10:90组和20:80组分别提高了84.74%、38.12%和33.46%;随着精料比例增加,饲料成本也随之增加;投产比随着精料比例增加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为3.51、3.81、4.1、5.66、4.72和4.11。综上,饲粮精粗比30:70可以明显提高藏羊公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

    2025年15期 No.779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6K]

添加剂

  • 单宁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曹振;高欢;张晓芳;邓精诚;唐露绮;冷静;

    单宁是一种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寄生虫等生物学功效,能为反刍动物提供蛋白质过瘤胃保护,调节瘤胃微生物区系,改善瘤胃发酵,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章介绍了单宁的分类、来源及生物特性,综述了单宁对反刍动物营养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单宁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No.779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1K]
  • 富硒酵母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壹强;邱禹深;范可汗;张琴;林波;

    目前,国家允许使用的硒源饲料添加剂主要有亚硒酸钠、富硒酵母以及硒代蛋氨酸,其中亚硒酸钠和富硒酵母在畜禽养殖中应用最为广泛。亚硒酸钠一方面生物利用率低,易造成硒中毒;另一方面可能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今在家畜生产中使用较少。富硒酵母是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欧盟认证的有机硒源,因其具有生物利用率高、毒性小、组织沉积率高及运用范围广等优点,已经作为理想的补硒制剂运用于猪、鸡、羊及牛等动物上,尤其是反刍动物对亚硒酸钠还存在吸收问题,故富硒酵母在反刍动物中的运用较多,而关于富硒酵母对反刍动物的作用研究也已经较为完善,本文综述了富硒酵母对反刍动物生长性能、公畜繁殖性能、乳品质、肉品质及瘤胃和健康的影响,以期为富硒酵母在反刍动物养殖生产中进一步运用提供依据。

    2025年15期 No.779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0K]
  • 精氨酸和异亮氨酸对白羽肉鸡常规养分、能量和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

    王宗伟;李洪涛;于娟;高玉田;董晓丽;王功赢;赵旭;提金凤;杨在宾;

    为研究在肉鸡无抗饲料产品中提高日粮精氨酸和异亮氨酸水平对白羽肉鸡常规养分、能量和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罗斯308肉仔鸡75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基础饲粮+75 mg/kg金霉素)、AL2组(基础饲粮+2%精氨酸和异亮氨酸)、AL5组(基础饲粮+5%精氨酸和异亮氨酸),30只作为代谢试验的内源组。研究结果表明:(1)抗生素组、AL2组、AL5组常规养分和能量利用率提高;AL2组、AL5组DM的表观利用率分别较抗生素组提高1.83%、1.46%(P<0.05),AL5组EE的表观利用率分别较AL2组、抗生素组提高2.93%、2.00%(P<0.05);AL2组、AL5组DM的真实利用率分别较抗生素组提高1.43%、1.08%(P<0.05);AL5组EE的真实利用率分别较抗生素组提高2.62%(P<0.05)。(2)抗生素组、AL2组、AL5组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提高;抗生素组组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总必需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分别较AL2组、AL5组提高2.61%、2.40%,1.61%、1.42%,2.62%、2.70%,2.39%、2.58%,1.24%、1.47%(P<0.05);抗生素组组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总必需氨基酸的真实利用率分别较AL2组、AL5组提高2.59%、2.61%,2.54%、2.68%,2.33%、2.20%,1.43%、1.73%(P<0.05)。(3)抗生素组、AL2组、AL5组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提高;抗生素组天门冬氨酸、丙氨酸、胱氨酸、酪氨酸、总非必需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分别较AL2组、AL5组提高1.34%、1.55%,2.61%、2.93%,2.36%、1.99%,1.00%、1.26%,1.18%、1.59%(P<0.05);抗生素组天门冬氨酸、丙氨酸、胱氨酸、酪氨酸、总非必需氨基酸的真实利用率分别较AL2组、AL5组提高1.32%、1.42%,2.58%、2.78%,2.33%、1.85%,0.95%、1.11%,1.31%、1.48%(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精氨酸和异亮氨酸能够提高白羽肉鸡的常规养分和能量利用率,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

    2025年15期 No.779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 姜黄素对淘汰蛋鸡肌肉姜黄素含量、屠宰性能、血清指标的影响

    张益铭;魏瑜吁;刘鼎阔;李源;任超琪;赵昕;于晓雪;李留安;

    为研究姜黄素对淘汰海兰褐蛋鸡屠宰性能、肉中营养物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560日龄的淘汰海兰褐蛋鸡2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0、600、900、1200 mg/kg姜黄素,试验期为31 d。在试验第10、20、30天,对鸡进行翅静脉采血,每组选取15只,获得血清、血浆,分别用于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姜黄素含量测定。在试验第31天,每组随机选取8只鸡进行屠宰,计算屠宰性能;取腿肌和胸肌,用于姜黄素含量和肉中营养物质测定。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姜黄素可以显著提升鸡肉中姜黄素的含量,300、600、900、1200 mg/kg组鸡腿肉中姜黄素含量分别为14.849、31.192、66.184、129.848 ng/g,鸡胸肉中姜黄素含量分别为4.208、7.239、10.153、17.116 ng/g。(2)日粮中添加姜黄素对屠宰率、全净膛率、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无显著影响,1200 mg/kg组相较对照组半净膛率降低4.63%(P<0.05)。(3)300 mg/kg组粗蛋白质含量相比对照组提高了6.46%(P<0.05),水分含量相比对照组提高了13.37%(P<0.05),粗脂肪含量相比对照组降低了47.58%(P<0.05)。(4)添加姜黄素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活性、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无显著影响,能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活性,提高总抗氧化(T-AOC)能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第10天,试验组LDL-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00 mg/kg组T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0 mg/kg组的GP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0天,鸡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第30天,1200 mg/kg组T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姜黄素能够显著提高鸡肉中姜黄素含量、半净膛率及鸡肉中粗蛋白质、水分含量,降低鸡肉中粗脂肪含量及血清中TC、LDL-C、MDA含量和GPT活性,提高TAOC能力、CAT活性,反映出姜黄素能有效降低血脂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2025年15期 No.779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6K]
  • 牛至和肉桂精油对京红1号蛋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粪便寄生虫的影响

    徐楷;张学迪;尹硕;刘晶;王仲浩;冉崇儒;张思宇;杨子木;秦建华;王德贺;刘敬寿;王传文;许利军;

    为研究饲粮添加牛至和肉桂精油对京红1号蛋鸡生长性能、粪便寄生虫、血清免疫、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5月龄、体重(1.51±0.07)kg的京红1号蛋鸡50只,随机分为5组(n=10),通过粪便检查确定该批鸡感染体内寄生虫。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2 g/kg牛至(牛至Ⅰ组)、1.0 g/kg牛至(牛至Ⅱ组)、0.2g/kg肉桂(肉桂Ⅰ组)、1.0 g/kg肉桂(肉桂Ⅱ组)精油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牛至Ⅱ组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肉桂Ⅰ组和肉桂Ⅱ组(P<0.05),牛至Ⅰ组、牛至Ⅱ组、肉桂Ⅰ组和肉桂Ⅱ组的相对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长了52.9%、117.6%、49.0%和21.5%。(2)试验第7、14、21天和28天,各个试验组的粪便虫卵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第14天时,牛至Ⅰ组、牛至Ⅱ组、肉桂Ⅰ组和肉桂Ⅱ组的球虫卵囊数量相比于第1天,分别减少了79.8%、85.5%、86.9%和91.1%;牛至Ⅱ组、肉桂Ⅰ组和肉桂Ⅱ组的线虫虫卵数量分别减少了93.5%、93.5%和94.3%,其中以牛至Ⅱ组和肉桂Ⅱ组的效果最为显著。(3)14 d时,肉桂Ⅰ组的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牛至Ⅰ组、牛至Ⅱ组、肉桂Ⅰ组和肉桂Ⅱ组与对照组相比,IgM含量分别提高了41.3%、43.8%、46.8%和7.5%;牛至Ⅱ组和肉桂Ⅰ组的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了18.9%和19.2%。28 d时,肉桂Ⅱ组与对照组相比,IgA和IgG含量分别提高了99.4%和243.6%,差异显著(P<0.05)。(4)14 d时,牛至Ⅰ组与对照组相比,T-CHO含量降低了27.2%,差异显著(P<0.05);28 d时,肉桂Ⅰ组的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17.3%。(5)14 d时,牛至Ⅰ组的GSH-Px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86.3%;28 d时,肉桂Ⅰ组的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提高了16%。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牛至和肉桂精油可显著降低粪便中虫卵的数量,并维持在较低感染水平,还可提高京红1号蛋鸡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脂肪的利用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血清IL-6含量,其中以添加1.0 g/kg牛至效果最好。

    2025年15期 No.779 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9K]

水产养殖

  • 不同来源虾青素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舒斌;张磊;吕小燕;陈颖;吴坤岚;王耀;张庭兰;马莉;龚洋洋;严宏岳;

    虾青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近年来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虾青素在改善对虾体表着色、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自身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不同来源的虾青素,综述近年来在对虾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对虾的健康生态养殖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2025年15期 No.779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8K]
  • 方斑东风螺养殖环境中底栖硅藻和藻际细菌的分离与净水效果评价

    张秀霞;冼健安;张泽龙;陈玲珑;闫佳;邓晓东;

    筛选优质藻菌共生体系并应用于东风螺养殖废水处理,可以促进方斑东风螺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本试验从方斑东风螺养殖水体和底沙中分离底栖硅藻,并从硅藻藻际环境中筛选出藻际细菌,经过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藻株和菌株种属。经过抗生素混合处理的无菌藻液分别与藻际细菌共同培养,筛出能显著促进藻株生长的藻际细菌,测定藻菌体系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分离纯化获得一株底栖硅藻双眉藻Amphora coffeiformis及4株藻际细菌Kordia jejudonensis、Gymnodinialimonas sp.、Marinobacter sp.和Roseovarius confluentis。其中Marinobacter sp.与双眉藻共同培养,能显著促进藻细胞增殖,两者构建的藻菌体系对养殖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氮(TN)、亚硝酸盐氮(NO_2-N)和总磷(TP)去除率分别达88.81%、99.29%、90.11%、100%和63.56%,净化效果最佳。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养殖环境中分离的双眉藻与Marinobacter sp.构建的藻菌体系有较好的净水效果,为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025年15期 No.779 135-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2K]

宠物食品与营养

  • 宠物犬超重肥胖问题及营养方案研究进展

    秦鲁蓬;原雪琦;张建国;聂实践;

    目前,宠物犬超重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长时间超重肥胖会对宠物犬的健康造成胁迫,因此,宠物主人也越来越重视宠物犬的肥胖问题。本文就宠物犬超重肥胖现状、引起宠物犬肥胖的原因以及宠物犬超重肥胖的体重管理营养方案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有效控制宠物犬体重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15期 No.779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豆粕减量替代

  • 棉籽粕作为蛋白饲料来源对恩施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谢骏辉;陈潇飞;王国贵;李蓉;谭德俊;马进;唐霄;李秋方;马世龙;曾璐瑶;胡百顺;

    为探究棉籽粕作为蛋白饲料对恩施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0 kg左右的健康恩施山羊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单栏饲喂。其中,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基础日粮,试验1组添加30%棉籽粕代替日粮中的豆粕,试验2组棉籽粕100%代替基础日粮中的豆粕,试验3组添加30%脱毒发酵棉籽粕代替日粮中的豆粕。预饲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开始记录各组初始重,试验结束后统计各组饲料消耗量以及末重,计算每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以及料肉比(F/G)。每个重复随机选取两只山羊屠宰,计算胴体重与屠宰率,同时取其瘤胃液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瘤胃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的末重分别下降了6.10%(P<0.05)、7.94%(P<0.05),试验2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都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试验1组的胴体重较对照组降低了7.90%(P<0.05),试验2组较对照组降低了10.77%(P<0.01),屠宰率降低了3.86%(P<0.01),试验3组与对照组在胴体重与屠宰率方面无显著差异;(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的Chao1指数降低8.57%(P<0.05),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无显著变化;试验2组的Chao1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试验3组的Shannon指数较试验2组提升了5.78%(P<0.05)。在门水平上,各组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以及放线菌门等优势菌门丰度无显著差异。在属水平上,试验1、2、3组的普氏菌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分别提升了11.72%(P<0.01)、11.89%(P<0.01)和18.21%(P<0.01),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在各组差异不显著,试验2组中丁酸弧菌属丰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0.7%(P<0.05)。研究表明,未发酵棉籽粕作为蛋白饲料来源饲喂山羊会降低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影响瘤胃菌群的丰富度,降低丁酸弧菌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30%发酵棉籽粕代替日粮中的豆粕饲喂山羊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瘤胃菌群结构无显著负面影响。因此,恩施山羊日粮中发酵棉籽粕对豆粕的适宜替代水平为30%。

    2025年15期 No.779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8K]
  • 生物发酵油茶粕对湖羊生产性能、免疫能力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徐小恒;孙嘉豪;周天星;陈琳;胡理明;麻秋霞;宋鑫伟;梁梦颖;施伟杰;潘伟丽;虞勇泉;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油茶粕对湖羊生产性能、免疫能力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6只健康的公湖羊,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精料中,用发酵油茶粕分别代替25%、45%、65%、85%和95%玉米。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4、5的平均增重(降低54.8%~79.8%)和平均日增重(降低54.8%~79.8%)显著降低(P<0.01),饲料效率降低53.6%~68.2%(P<0.01)。血液生化指标方面,试验组3、4、5的肌酐(C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降低(P<0.05),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升高43.2%~80.3%(P<0.05)。综上所述,湖羊日粮中适量添加发酵油茶粕(≤45%)是安全可行的,但添加比例过高(>65%)会显著抑制湖羊的生长性能。

    2025年15期 No.779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7K]

牧草与饲用植物

  • 陇东旱塬区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甜高粱品种的筛选

    宋谦;马淑梅;张兰;余小亮;陈杰新;杜文华;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旱塬区与饲用小黑麦复种的甜高粱品种,本试验连续2年对8个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草产量进行研究,以筛选出最佳适宜于复种的甜高粱品种,从而有效解决陇东旱塬区优质饲草总量不足问题。研究表明: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大奖2180、大卡和4264的鲜草产量居前三位,分别为75.69、72.83 t/hm~2和69.09 t/hm~2,复种大奖2180、4264和海牛的干草产量居前三位,分别为21.17、20.02 t/hm~2和19.18 t/hm~2,而且2个年份均能够表现出高产、稳产的优势。因此,大奖2180、海牛和4264可作为陇东旱塬区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的主推品种。

    2025年15期 No.779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3K]

资源开发利用

  • 马铃薯秧青贮加工及饲喂效果的研究进展

    王廷艳;张铭;索南才让;侯留飞;王伟;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生产国,当季产生的马铃薯秧数量巨大。青贮是保存和开发饲料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可操作性强、加工成本低,且具有降低马铃薯秧中龙葵素等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干物质消化率和采食率等优点。但目前我国对于马铃薯秧的开发与利用相对滞后,导致其饲料化利用率较低甚至被遗弃,因而如何提高马铃薯秧的饲料化利用率,充分发挥其饲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是亟待解决的一项科学问题。本文综述了马铃薯秧青贮加工及饲喂利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马铃薯秧饲料化加工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5期 No.779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9K]
  • 不同干燥方式对饲用辣木品质的影响

    雷福红;龙继明;张祖兵;王愣;马志亮;任保兰;赵春攀;

    本研究通过使用100℃烘干、60℃热风干燥、自然晒干和室内阴干四种不同干燥方式干燥辣木茎叶,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饲用辣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木茎叶干燥最快的是100℃烘干和60℃热风干燥,色泽最好的是60℃热风干燥和自然晒干,自然晒干方式拥有较低的粗纤维、灰分以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的粗蛋白质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室内阴干和自然晒干的相对饲喂价值高于其余两种干燥方式。因此,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饲用辣木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饲用辣木干燥推荐用自然晒干的方式。

    2025年15期 No.779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2K]
  • 不同菌酶复合制剂对膨化棉渣生物饲料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汪梦洁;白丽莎;艾比布拉·伊马木;张建新;

    为探究不同菌酶复合制剂对膨化棉渣生物饲料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试验以B1、B2、B3、B4和B5不同菌酶复合制剂对膨化棉渣进行生物发酵,在生物发酵饲料第28天测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添加菌酶复合制剂的处理组比未添加的处理组营养品质显著提高(P<0.05),其中添加菌酶复合制剂的B3组干物质(DM)显著高于其余添加菌酶复合制剂处理组(P<0.05);B2、B3和B5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CK、B1和B4处理组(P<0.05),其中B2组含量最低,与CK组相比降低了6.20%;B5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与CK组相较降低了5.71%;B1和B5组木质素(ADL)含量显著低于CK组和其他添加菌酶复合制剂组(P<0.05);在游离棉酚(FG)含量方面,B3组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其次是B1和B4组;B4组pH显著低于其他四组(P<0.05),且乳酸(LA)、乙酸(AA)、丙酸(PA)和氨态氮/总氮(NH_3-N/T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四组;添加菌酶复合制剂对膨化棉渣微生物群落方面均表现较好,其中B2、B3和B5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含量较多,纤维降解能力更强。综上,不同菌酶复合制剂对膨化棉渣饲料品质的改善作用不同,其中添加B3菌酶复合制剂效果更佳。

    2025年15期 No.779 17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1K]
  • 红薯渣对育肥牛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杨智国;冯鑫磊;张敏;黄欢;朱绍伟;甘宗辉;

    本研究旨在利用农业副产物红薯渣替代育肥牛日粮中的酒糟,研究其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推广利用红薯渣做育肥牛饲料提供基础性研究数据支撑。选取体重350 kg左右的育肥肉牛30头,随机分为3组(n=10),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另两组分别用10%和20%红薯渣替代基础饲粮中的酒糟,经过70 d的饲喂期,检测育肥肉牛的增重情况、日采食量、料肉比和血液生化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日粮中以红薯渣替代酒糟的两组相较于对照组在育肥肉牛末重、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日增重分别降低2.42%和2.96%。但料肉比有所上升。总蛋白、谷草转氨酶、血糖有升有降;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指标有所下降,其中白蛋白分别下降1.79%和1.49%,总胆红素分别下降14.08%、45.07%;总胆固醇、尿素、尿酸、肌酐上升,但均差异不显著(P >0.05)。本研究表明,红薯渣替代酒渣作为补充料对育肥肉牛生产性能相关指标及血液指标都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生产中可以广泛利用农业副产物红薯渣作为日粮的组方。

    2025年15期 No.779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0K]

观察与探讨

  • 内蒙古羊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王晓乔;马梅;马彬菲;安建科;

    羊绒产业链的发展可为畜牧业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并为实现畜牧业产业的空间升级提供源动力,对促进其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羊绒产量的大区,发展羊绒产业链不仅能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更是建立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实现畜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了内蒙古羊绒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羊绒产业链发展存在种质退化,致使原绒品质下降、生产方式粗放化、技术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强良种培育力度、集约化发展构建产业集群等建议,以期推动实现内蒙古羊绒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及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2025年15期 No.779 19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2K]
  • 基于CiteSpace对胡萝卜渣研究现状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杨子玺;谢燕霞;金文闻;朱圆敏;

    胡萝卜营养价值丰富,榨汁是其主要的加工方式之一,但该过程会产生大量副产品胡萝卜渣。为促进胡萝卜渣的综合利用,本研究采用CNKI、Web of Science和CiteSpace软件,对胡萝卜渣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胡萝卜渣的营养价值和潜在健康益处已得到广泛关注,在食品工业领域,胡萝卜渣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还促进了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提取工艺的优化是提升胡萝卜渣中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利用效率的关键,其中,超声波辅助提取和超临界CO_2技术为胡萝卜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国际合作网络分析显示,美国、印度、波兰等国家的研究中心度较高,表明这些国家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较为紧密。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力量,需要加强与全球科研同行的合作。关键词时间线分析揭示了“胡萝卜渣”“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等在研究中持续受到关注,而“西部发展”“吸附实验”等关键词可能代表了新兴的研究点或特定技术的研究趋势。本研究为把握胡萝卜渣研究领域的热点、演进趋势以及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提供了直观的视角,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年15期 No.779 19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0K]
  • 下载本期数据